新闻

职业风险管理中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

葛洲坝电厂引入”NOSA”体系,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000天

安全理念创新。引入“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使三标管理体系得到充实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运行绩效。

2016年12月3日24时,葛洲坝电厂创造了连续安全生产无事故5000天的新纪录,多年累计发电2279.4亿千瓦时。机组年平均运行小时数保持在6300小时以上,电站百万千瓦装机年发电量超过了63亿千瓦时,2015年单机最高运行小时数达8165小时,高居同类型电厂之首;发电量屡创新高,2014年全年发电 177.9亿千瓦时,2015年全年发电179.72亿千瓦时,2016年有望新的突破,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为电站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葛洲坝电站是我国自力更生在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径流式电站,设计容量271.5万千瓦,装机21台,迄今为止,仍然是国内最大的径流式电站。机组主设备多为我国70年代产品,经过不断更新改造,主辅设备仍极为复杂;由于径流式电站特点,机组过流水质差,泥沙、漂浮物对设备造成损害等,为实现连续安全生产高纪录带来极大难度。近年来,葛洲坝电站正在实施改造增容,随着上游水库群形成和流域梯级电站联合调度能力提升,上游来水趋于平均,导致葛洲坝电站停机检修时间缩短,机组运行时间加长。重大改造安全风险、新设备运行规律的探索、机组运行时间长等新的运行环境变化,也为安全生产增加了难度。实现连续安全生产5000天,实属不易。

single-services-image推进安全行为建设,培养“不想违”的良好习惯

坚持安全网建设。着力规范作业活动过程和员工的日常安全行为,杜绝“三违”现象发生。为规范外包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电厂从安全资质审查、安全培训、安全协议、安全技术交底、现场安全措施五个方向严格把关,用一张无形的“网”堵住了管理环节中的漏洞。

  推进 “智能化”建设,创建“违不了”的安全环境

 

建立健全智能化电站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了电力生产实时监控、设备在线监测与分析、电力生产管理信息三大技术保障系统。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主辅设备的远方自动控制、生产管理成本控制、设备的诊断运行分析和设备状况评估等关键生产过程、关键业务过程控制的智能化。

  推进安全制度建设,营造“不敢违”的高压氛围

制度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葛洲坝电厂坚持 “严”字当头,对安全生产做到有错必纠、有违必罚、有功必奖,严格管理出成效。

健全安全制度体系。葛洲坝电厂建立了6个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即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三级安全目标控制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按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科学制定了6个体系文件;根据生产现场实际,制定了10项安全管理制度等。2011年启动了《水电厂生产环境安全评价标准》编制,于2012年3月完成评审。

安全考核助力。编制修改了《葛洲坝电厂安全奖考核实施细则》,逐年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机制,以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提高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安全理念创新。引入“NOSA”五星安健环管理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员工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使三标管理体系得到充实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运行绩效。

安全达标引领。2012年,葛洲坝电厂通过了国家电监会审核批准,正式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并于2013、2014、2016年再次通过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复查。

  以“零违章”为目标,健全“不能违”的监管机制

管理是安全生产的根本。葛洲坝电厂以“零违章”为目标,把制造业质量管理的“零缺陷”理念引入到设备管理中,在设备全生命周期中,将“事后维修”的控制节点“前移”,从设备设计制造的前端进行控制,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控制, “制定、执行、监督、考核”多管齐下,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近年来,葛洲坝电厂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成果颇丰。增强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成效显著,标准化作业流程得到彻底贯彻,质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